稍微用力就会碎的陶瓷也可以做成刀具?这并非不可能。只要在烧制过程中加入纳米氧化铝粉体,陶瓷就会立刻变得锋利而坚硬,可以用来削水果、切菜。
打针能不能让人感觉不到痛?可以。使用无痛纳米微针,只要往表皮轻轻一靠,不会有一点痛觉,也不会出血,药物反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。
液晶显示器如何才能有更好的显示效果?只要用纳米微球作液晶板的支架。还有,如果把微球添加到化妆品里,能让皮肤更细腻;添加进油漆涂料,能更耐磨……
记者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集聚区——生物纳米园采访,见识了纳米技术的神奇魔力。就该园现有的技术成果而言,已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新材料等诸多领域。
事实上,在当前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期,纳米产业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引领区域转型发展的核心产业。
“纳米技术就像一根金丝线,恰好能把园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、生态环保等诸多新兴产业串联起来,变成一条美丽的钻石项链。”苏州市委常委、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说,纳米技术是大跨度、多领域的前沿科学,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。“如果把这些新兴产业比喻为撬动未来发展的金手指,那么纳米技术就能够把这些手指聚拢起来,形成一个拳头打出去,力量会更大。”
马明龙说,园区将集全区资源,以超常规的举措,促进纳米产业发展。未来5年内,园区将投入100亿元,带动全社会投资500亿元左右,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一条龙的孵化体系,打造全球知名、中国最好的纳米技术人才高地、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。
敢于把纳米产业作为决胜未来的关键,园区靠的是一个强大的研发机构,这就是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。2006年9月,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在园区宣告筹建,由中科院、江苏省、苏州市三方共建,填补了中科院技术类研究所在江苏的空白。
“苏州纳米所共建三方的备忘录还没有正式签约,园区就预支了1000万元启动经费作为见面礼”。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告诉记者,纳米所筹建之初,开销全部由园区支持,工作需要的计算机、传真机、打印机等,甚至租车、饭卡,园区政府一手包揽。“无微不至的服务体现了园区对纳米产业的强烈渴望”。
建立高层次人才库、形成高技术创新源、实现高起点产业化,苏州纳米所的这一发展路径,造就了纳米产业在园区的飞速发展。
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——苏州纳米所所在地成为人才高地的代名词。国际著名纳米科学家、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杨培东,国际著名微纳米加工科学家、国家“千人计划”入选者崔铮,国际著名半导体光电子科学家、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刘惠春,国际著名电子显微镜科学家、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张锦平……一批国际一流科学家纷纷加盟纳米所。截至今年5月,苏州纳米所人员规模已达547人,科技、支撑和管理人员的比例为7:2:1,拥有博士184名,副高以上科技人员90%具有海外留学经历。
在苏州纳米所的示范效应下,园区已初步聚集了一批纳米技术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,在纳米产业形成了先发优势。园区聚集从事纳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人才超2000人,副研及以上高端人才占比超10%,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14人、院士2人、国家千人计划3人、园区领军人才19人。
园区还吸引了40余家纳米技术企业和以纳米研究所、东大、中科大、西交大、苏大等为主的10余家纳米技术相关研究所和实验室,初步形成了以纳米光电子、微纳制造、纳米生物医药、纳米环境治理四大产业领域为核心的发展布局。
《新华日报》2010年7月11日
记者 高坡 李仲勋